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婚姻裡的失蹤人口:Gone Girl


每年夏天開始時,最讓人引頸期盼就是各家出版社祭出的Summer Reading List,而今年最受矚目的一本書,非Gone Girl莫屬。

作者Gillian Flynn(吉莉安.弗琳)的第一本作品Sharp Objects(中文版《利器》由木馬出版)在台灣也算小有名氣,第二本小說Dark Places則是讓他在美國的氣勢更上一層樓,這次的Gone Girl透過全美各大書報雜誌網路強力推薦下,從今年6月5日出版精裝書到現在,已經分別在獨立選書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上占據了11周的冠軍位置,可謂來勢洶洶、勢不可擋。

這本書其實講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在結婚五周年的當天,老婆Amy突然失蹤了,著急的老公Nick馬上報警。但是Ncik的字裡行間又讓人覺得,這傢伙絕對背著老婆偷偷摸摸的幹些見不得人的勾當,不然為什麼對警察不是很老實的樣子?而且老婆失蹤,往往最大的嫌疑犯就是枕邊人,Nick馬上成為全國注目的焦點。穿插在現在進行式之間的,則是Amy過去幾年的日記,精彩的記述了她和Nick的相遇與相愛,但看到後來,他們的婚姻生活,似乎也不如想像中美滿。

到底Amy去了哪裡?越來越多對於Nick不利的證據紛紛出籠,到底Nick是不是我們要找的嫌疑犯?

劇情讓人十分緊張,無法忍住好奇心的我,每次都忍不住一頁接著一頁,急著想要看到最後。但這本書特別的地方在於,閱讀過程中就有許許多多讓人意想不到的轉折與驚喜,書中主角也有著許許多多不同的性格面向,絕對讓你大吃一驚。當然更有甚者,這本書又再一次呈現婚姻裡的某個矛盾,會不會其實那個你以為你最了解的人,根本就不是你理解的那個樣子?

我覺得這本書的構想很特別,故事線也算有趣,但是缺點就是有時候有點拖戲,好處是讀者對於書中的角色都有很深入的了解,但壞處就是有時候不禁會納悶,到底下個線索何時才要出現。(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我是個沒有耐心的人...)

網路上的讀者們對這本書的評價十分兩極,妙的是絕大多數人都覺得前面的故事線寫得非常好,節奏也非常緊張。但對於這本書的結尾,意見則大為分歧。甚至有讀者拿這本書的結尾跟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的《姊姊的守護者》(My Sister's Keeper)的結尾來做比較。那,我只能說還真的挺令人失望(哈)。

但是不同的人看,對於這樣的結局也有不同的詮釋,也是有人認為這樣的結局才寫實的呈現出Amy和Nick兩人婚姻真實樣貌。到底結局是什麼,在這邊絕對不暴雷。留給有心的讀者慢慢去探索。但我不得不說,這位作者鋪陳懸疑的功力,真的是比《利器》又高了好幾等,也難怪這本書出版不久就被奧斯卡影后瑞絲薇絲朋(Reese Witherspoon)以七位數金額簽下來要改編成電影。現在只期待它改編成電影後,或許也可以像《姊姊的守護者》一樣,改寫結局...當然也期待作者的下一本書!




Title: Gone Girl
Author: Gillian Flynn
Hardcover: 432 pages
Publisher: Crown; First Edition edition (June 5, 2012)
Language: English
ISBN-13: 978-0307588364

2012/9/1後記:恭喜本書在8/26~9/1這個禮拜,打敗長踞第一名的格雷系列三部曲(Fifty Shades of Grey Triology),站上電子書銷售量寶座,詳細排名請看此
2012/12/12更新:恭喜本書不負眾望,獲得美國好讀網站讀者票選為2012最佳懸疑小說
2013/4/1加註:中文版《控制》預計4/28由時報出版。可惜,前兩本中文版都是木馬出的...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The Red House:度假小屋裡的家庭劇場


馬克.海登(Mark Haddon)在2003年出版了風靡全球的大作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中文版《深夜小狗神祕習題》由大塊出版),寫活了15歲自閉症少年克里斯多弗的自白,也經由尋找殺死狗狗的兇手的過程中,讀者得以和克里斯多弗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個真相。

儘管有讀者反映,這本書並沒有忠實呈現自閉症患者的真實情況,但我還是要大力推薦剛開始接觸原文小說的讀者可以從閱讀這本書開始,一來書中用字與文句並不是很難,二來篇幅也不是很長,所以慢慢看的話,順利讀完並不是難事。

相較之下,馬克.海登2012年出版的新書The Red House就使用完全不同的寫作風格,以跳耀式的敘事觀點呈現一個家庭裡常有的矛盾、衝突、傷害、理解與愛。

故事的場景十分簡單,一個富有的醫生Richard帶著第二任老婆Louisa以及她和前夫生的嬌嬌女Melissa一起,邀請姊姊Angela一家人到山上的小木屋度假一周。他們倆不是很親密,一年也說不上幾次話,但Angela的老公Dominic才剛終結失業,終於在Waterstones這個英國最大的連鎖書店找到工作,要養活三個小孩的他們也幾乎沒有閒錢去度假,因此Angela和Dominic便帶著三個孩子-Alex, Daisy, Benjy-踏上旅途。

在這個手機訊號都收不太到的小木屋裡,當然也沒有網路,這兩家人也沒什麼事情做,於是所有的煩惱、衝突也漸漸浮上檯面。除了事業不順、校園霸凌、性向混亂、外遇、成長、婚姻裡的秘密與矛盾以外,連過往的鬼魂也進來參一腳。

這本書的封面是個有裂痕的瓷盤,Daisy說:[I]t isn't a china plate, it's her life and there are too many fragments and they're toot tiny and they don't match. 書中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如此,由許許多多不同的聲音、不同的事件、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感碎片所組成。

或許正因為這樣破碎的本質,全書的敘事者不停地在改變,有時候同一頁可以換三四個人講話,剛開始看時,若還搞不清楚誰是誰,會非常混亂,或許也因為這樣,這本書在美國Amazon的網站上並不十分受到讀者青睞。我本身也覺得作者對於不同人的說話tone調並無太大區分,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我的建議是,如果想體驗與《深夜小狗神祕習題》截然不同的馬克.海登的讀者,這本書是個不錯的嘗試。只要先把各個人名記好,然後記得英式英文的arse=美式英文的ass,若遇到不知道是誰在說話的段落也請不用著急,看到後面你就慢慢會知道了。




Title: The Red House
Author: Mark Haddon
Hardcover: 272 pages
Publisher: Doubleday (June 12, 2012)
Language: English
ISBN-13: 978-0385535779

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把握人生這個當下的愛:Olive Kitteridge


最近很喜歡看由短篇小說串成的長篇小說,這樣講好像怪怪的,不過我自己對這種書的定義就是做為長篇小說看,它有一個連貫的主題,不管是人事物都好,足以將所有的短篇章節有系統的串連起來,成為一完整的故事。但如果將各篇章分開來看,即使不知道那個連貫整本的「主題」,仍可自成一個完整的短篇故事。最近非常喜愛的幾本包括Tom Rachman的The Imperfectionists(中譯本《我們不完美》由木馬出版)、東野圭吾的《新參者》、吉田修一的《星期天們》(這一本比較偏短篇小說集了,但因為各短篇有重覆出現的人物,所以我也把它放入這個類別)。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2009年普立茲獎得主Olive Kitteridge。書名就是個人名,Olive這個七十幾歲的退休中學數學教師也是貫穿全書的核心人物。故事背景設定在緬因州的Crosby小鎮上,海風鹹鹹,並由十四個短篇組成,敘述鎮民們在這個海邊小鎮的記憶與生活:Henry曾被Olive以外的某個人深深吸引著;Olive以前的學生想用拋棄過去來忘卻母親發瘋自殺的悲劇,最後卻還是回到故鄉;有舞台恐懼症的鋼琴表演者,因為舊情人的出現讓她又想起其幼年創傷等,描述人生中不同階段、不同面向的種種感受。同時也描述Olive在這些人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讀者因此得以拼湊出Olive這個人本身的性格與生命故事。

可能是因為第一篇故事的主人翁就是Olive的先生Henry Kitteridge,看整本書前幾個故事,Henry比Olive還搶戲(也更令人討喜),但隨著人物出現越來越多,Olive的角色也更加鮮明。

老實說,Olive並不是個很和善、好相處的角色。她身材高大,並曾經是全中學裡最令人害怕的老師,易怒且從不道歉。但她愛她的兒子-即使她兒子娶了個討厭的女人、即使她兒子說她易怒的性格是他得憂鬱症的原因。她也忠於她的丈夫-即使她曾愛過另一個人、即使她不知該如何表達她對丈夫的愛。她也關心她的學生-甚至為了素未謀面的厭食症青少女落淚。其實,她是個再平凡不過的角色,她也有缺點,但她最大的優點是,從不吝於付出她的同理心。閱讀她的老年人生經歷是這麼真實,卻又令人心疼,就算她不是個完全討人喜愛的角色,我還是想要了解她的人生以及她的領悟。

作者的文字很細膩,整本書的調性很哀傷。談到死亡,Olive說,人終究是孤單地來又孤單的走,而且不可避免的,有一天一定要離開。但最後的最後,在一個充滿陽光的溫暖房間裡,Olive終於清清楚楚地看見了人生這個當下的愛。而可以把握這樣的每一個當下,該是多麼難得,卻又美好的事。

這是2012到目前為止,我覺得最好看,也最推薦的一本書。(第二名是Wife 22《22號人妻》)


Title: Olive Kitteridge
Author: Elizabeth Strout
Paperback: 304 pages
Publisher: Random House Trade Paperbacks; Reprint edition (September 30, 2008)
Language: English
ISBN-13: 978-0812971835

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連續殺人犯的養成:先天還是後天? -- I Hunt Killers


顯然對於本書I Hunt Killers的主人翁Jazz而言,兩者皆是。

他的爸爸Billy是奪走124條人命的連續殺人兇手,他從小跟在爸爸身邊,觀看著爸爸的所作所為,記憶中某一年的生日禮物更是「如何快速拆解人類四肢」。是的,他爸爸教他作為頂尖殺人犯所需要知道的一切知識。

因此,他血裡流著殺人犯的基因,從小跟在殺人犯身邊耳濡目染長大。

十三歲那年,Billy終於被關進大牢,服著永遠不能假釋的32個無期徒刑。

沒想到,四年後的今天,小鎮上又發生連續殺人事件,而且每個受害者的身分與遇害場景都是這麼似曾相似...

十七歲的Jazz,獨自照顧著有失智症的奶奶,準備帶著這一生唯一的朋友Howie與女友Connie,一邊提供殺人犯角度的思維,想協助警方破案,避免鎮民懷疑他是兇手,一邊也期待有一天,他的心裡不會再隨時浮現Billy的殺人講堂,他的腦海裡不會再浮現殺人的畫面,他的心裡也不會再湧現...對性與血的慾望...

書中細細的描寫了Jazz內心的掙扎,他想對抗自己的天生基因與後天家庭教育,同時又必須認知自己對性的渴望,以及這樣的渴望又會帶領他如何走向毀滅的道路,真的很辛苦。作為惡名昭彰的連續殺人犯的兒子,不但要忍受鎮民異樣的眼光,還要忍受被害者家數不時的質疑:「你當時已經十三歲了,為什麼不阻止你爸爸?你難道不知道對或錯嗎?」他回答,你們不知道,殺人這件事只有對於你們而言是錯的,對Billy而言不是這樣,對於從小被洗腦的他而言,也不是錯的。

閱讀這本書讓我一直想起美國影集Dexter和Dan Wells的I Am Not A Serial Killer(中譯本《我不是連續殺人魔》由時報出版),同樣是對抗自己的心魔,這本YA小說更貼近青少年的生活,作者故佈疑陣的寫法也增添不少懸疑氣氛,讓人很想一次看完。作為一系列小說的第一本,書末也埋下不少伏筆,讓人很期待它的後續發展。

本書做為青少年小說是有點太過於血腥了,但對於年紀大一點的青少年而言,或許可以讓他們好好思考,生命裡「渴望」的界線在哪裡。

書的預告片超級恐怖,拍成電影感覺很不賴。
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IHuntKillers
第二集預計2013年春天出版!!


Title: I Hunt Killers
Author: Barry Lyga
Hardcover: 368 pages
Publisher: Little, Brown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1 edition (April 3, 2012)
Language: English
ISBN-13: 978-0316125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