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NFL] Draft Day 超級選秀日與2014選秀雜感


美式足球一年一度的選秀終於圓滿落幕,我也趁著這股選秀日風潮,應景的穿上Packers球衣去電影院觀賞Draft Day (超級選秀日)這部電影。難得的是,在美式足球並不風行的台灣,這部電影還是在正式選秀的前一周上映了,不過不出所料,這一周在新竹的場次就只剩下一天一場,所以想要觀賞的朋友,動作可要快一點囉。

電影的故事線很簡單,就是NFL Cleveland Browns的球團經理人Sonny Weaver必須在這一天做出對球團最有利的選擇,找到適合球隊的那一位新秀。然而,面對低落不振的戰績、失望的球迷、只想要噱頭的老闆、新來的總教練,Sonny還要調適失去父親,同時也是球隊傳奇性人物的哀傷,以及地下女友突然懷孕的事實。就在這一天,每個球隊經理人無不使出渾身解數,阿諛我詐,只為了命中注定的那個足球金童...

如果硬要評的話,就是內行人會覺得超唬爛,但外行人看熱鬧還不錯的電影。大概就像是看柯南電影一樣,結局唬爛歸唬爛,但花個小錢看一部擁有美好結局,又大咖雲集的電影(當然是NFL大咖,不是好萊塢大咖),也不失為一個周末放鬆的好選擇。

很多人也說這部電影或許某個層面來說跟今年Cleveland Browns第一輪選秀的情況有點像,但就如同老師看完電影後問我的,選秀選得不錯就代表會進超級盃嗎? 想也知道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不管如何,新血又是個新希望,希望8年來Browns從第一輪選的第3個四分衛Johnny Manziel可以穩定下來,儘管他的中二個性跟單薄身材還是多少令人對他的實力存疑...

撇開選秀結果不說,今年的選秀可是改變了歷史的一年。Michael Sam,這個密蘇里大學的防守邊鋒,在他的大學球隊生涯最後一年,打出11.5個sack的好成績,還曾連續兩周被選為SEC聯盟當周最佳防守球員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獎項。這位個性好不惹事的認真球員,終於在第七輪選秀被密蘇里州的St. Louis Rams選上了,這個看似平凡的小故事頂多會有人問,他這麼厲害,為何在第七輪才被選上?

原因就出在,他是第一個在大學公開出櫃後被選秀選上的美式足球員。

在這個被視為全美最陽剛的運動裡,身為一個同性戀是很困難的事,他們很多時候只能偽裝自己,忍受隊友們無心的性別玩笑。前Packers球員Esera Tuaolo在1999年退休,2002年,他在HBO的Real Sports節目上宣布出櫃,從此致力於推行NFL的反恐同運動,我的母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也曾邀請他來學校演講。Tuaolo在今年2月Michael Sam公開出櫃消息後,在一篇訪談中大大讚揚了這位年輕球員的勇氣,其實他大可以等到選秀過後再公開,但他卻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只因為他以真實的自己為榮。

這場選秀讓Michael Sam等了很久,連Punter都比他早被選走,但他沒有放棄,接到Rams的電話時,他在鏡頭前崩潰落淚,並公開和男友親吻擁抱,這一幕,也深深感動了許多美國觀眾的心:

其實,Packers在NFL裡一直是個與眾不同的球隊,不僅是因為它是由整個Green Bay市民所共有,是全NFL裡面唯一一個不是由財團所控制的球隊,早在Vince Lombardi時代,他就對球員的種族與性傾向做出很不一樣的處理。1959年,在Lombardi成為Packers總教練那一年,整個Packers歷史三十幾年來只有過10位黑人球員,其中只有3位撐超過一季。但他表示:所有的Packers球員,不分膚色黑白,在他眼裡都只有一種顏色--綠色,主要是義大利移民後代的Lombardi也曾因為種族而被歧視過。後來他擔任Washington Redsking總教練那一年,也曾對同性戀球員說,只要他還是總教練,這個球員的性傾向都不會是個problem,同時也幫助他在隊伍中不受到隊友或教練的歧視。

今年我們一起見證了NFL在球員性別與性傾向往前邁的一大步,希望教頭也會對此感到安慰。

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如果可以重來:The Returned


前陣子看到ABC推出全新影集Resurrection,主要講述一個小鎮上的亡者紛紛復活,還帶回一些已經深埋已久的祕密之類的故事。影集本身有點灑狗血,但這個主題非常有趣,我便找了原著小說The Returned來看。

出乎我意料之外,小說所要處理的議題其實比較嚴肅。整本書以一個幾十年前死亡的8歲小男孩回到人間為故事開頭,但這個現象其實不只限於美國,而是全球都在發生。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亡者紛紛湧入,活著的人也開始恐慌:他們為什麼要回來?怎麼回來的?是世界末日的預言,還是政府製造不死軍隊的陰謀?無人認領的亡者又該如何處置?甚至有許多活人開始反彈,到底要花多少資源來照顧這些回來的人?

書中也穿插許多亡者與生者的小故事,讀起來有時候溫馨有時候唏噓,不管回來的是初戀情人、兒子、還是遭謀殺身亡的一家人,總是有人欣然接受,有人完全無法接受現實。但是不管怎麼樣,一般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想過,如果人生可以重來,到底要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面對你曾愛過的那個人,就算這個回來的「東西」可能本質上已經和過去那個人完全不一樣了,你還是可以為過去的遺憾與不足做出最後一次彌補,與過去和解。照這樣看來,那何嘗不是件美好的事?這個「東西」是真是假或許也不那麼重要了。

反觀影集本身,似乎比較注重在死人帶回過去的秘密,對於塵封往事所造成的爆炸性影響,當然要成為一個成功的影集,灑狗血是免不了的,但希望接下來的劇情不要向台灣鄉土劇一樣走鐘...

前陣子我跟老師說,其實我沒有那麼喜歡奇幻小說,什麼魔法魔戒之類的,感覺好不真實。老師反問,阿你這個死人復活是有多真實?或許...人生就是偶爾需要一點點的不真實,來幫助我們面對現實吧。

影集海報

閱讀難易度:二點五顆星(單字不難,但不像大眾小說般一直高潮迭起)
整體推薦度:四顆星(雖平舖直述但發人省思)


Title: The Returned
Author: Jason Mott
Hardcover: 352 pages
Publisher: Harlequin MIRA; First Edition edition (August 27, 2013)
Language: English
ISBN-13: 978-0778315339

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紙上B級恐怖片,娛樂度滿點:Night Film


這禮拜台灣度過了最黑暗的一晚,我也正好看了一本黑暗小說Night Film,長達600多頁,劇情緊湊絕無冷場,不得不說真是靜坐時的最佳良伴。

故事主角Scott McGrath曾經是位暢銷作家,然而就在幾年前,他於電視上公開指控名導演Stanislas Cordova具有不可告人的黑暗秘密,卻尚未握有確實的證據,導致後來官司纏身、身敗名裂,美麗的妻子也帶著女兒離開他。就在他失意潦倒的時候,Stanislas Cordova的女兒Ashley墜樓身亡,不知是意外、自殺或他殺,這個悲劇更堅定Scott揭開名導演面紗的決心,路上還獲得兩位陌生人的幫助。

然而,調查的過程卻領著他走向未知的恐怖,各懷鬼胎的兩位小幫手,也娓娓道出他們背後的動機與秘密。到底事實的真相是什麼? 上次他為了這個導演,失去了事業與家庭,這次...他還有什麼可以失去?

雖然長達600多頁,這本小說Night Film卻不會讓人覺得拖戲,書中大量使用不同的呈現形式,如網頁、雜誌訪談、驗屍報告、失蹤人口報告、手寫筆記等等,為閱讀增添許多樂趣。內容而言也是包山包海,奇怪的性愛俱樂部、巫毒、黑魔法等,讓人看到一半還不知道要把它歸類於恐怖小說還是懸疑小說,但事實證明本書大多走溫馨路線,沒有恐怖到限制級的程度,所以比較膽小的朋友可以不用擔心。

這本書最讓人驚豔之處就是處理故事細節的能力,除了運用大量的當代文化參考,在敘述Cordova電影時,劇情有趣且逼真到讓我非常想參加每一場地下洞穴裡的狂歡盛宴。作者還貼心地製作了小說專屬App,提供一些不會影響到劇情,但是讀(聽)來驚喜連連的補充資料,這些「彩蛋」或許正也印證了數位閱讀時代的強大火力。

然而要提醒大家的是,由於書中有太多圖像化補充資料,若是購買Kindle版本會非常不清楚(這點也被大量Amazon網民詬病)。沒想到要數位閱讀還是得透過紙本媒介...這樣弔詭的狀況也令人鬆了一口氣,紙本精神不死。(在台灣的朋友可以直接去誠品購買紙本現貨不用等。)

若不細究寫作功力的話,整本書其實比較像電影。若讀者願意放開心胸,讓自己融入在緊湊的劇情中,這會是一趟驚喜的旅程,讓人不能停止閱讀,就算偶爾不連戲、偶爾劇情太順利,也無所謂了。

在這邊要特別更正誠品網路書店本書介紹,作者Marisha Pessl並不是小說界「新星」,她的第一本作品Special Topics in Calamity Physics在2006年就出版了,並且被紐約時報選為當年度前十名選書之一,只是隔了7年才生出第二本小說唷!


以下截圖出自精彩的彩蛋App:

App起始畫面
對準彩蛋,按下Play
彩蛋之一:電影海報


閱讀難易度:三顆星(偶爾會有些莫名其妙的隱喻,建議跳過即可)
整體推薦度:四顆星(非常好的娛樂,但文學性不高)


Title: Night Film
Author: Marisha Pessl
Hardcover: 624 pages
Publisher: Random House; First Edition edition (August 20, 2013)
Language: English
ISBN-13: 978-1400067886

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

Hi There! 2014

最近因為一些因素,減少了發表文章的次數,本來想說乾脆就永遠放棄好了,但是心裡除了萬分不捨,還帶有幾分不甘心...又不是我做錯事情,為什麼放棄的人是我呢?

到底是什麼事情呢?我想有在發露我部落格的讀友都知道,這個部落格是我的個人興趣,想說這麼小眾的市場,若可以找到喜好外文小說的同好一起討論,那就太好了~然而就在去年年中我發現一個書評家,針對我寫過的書寫了一篇極為相似的文章,不僅脈絡差不多,連遣詞用語也有點類似,不過這本書是很多人在討論的書,所以當時我只把它當作巧合處理,並沒有放多大的心思在上面。直到去年年底,我又看到同一位評論者評論了另一本我曾評論過的書,這次就搞笑了,因為在對方的文章發表之前,如果用原文書名來做中文GOOGLE搜尋,只有我寫過一篇以中文評論的文章。對方不僅是把我查過的出版人周報資訊、以及其他相關書訊都寫進他的評論文中,內容也無多大差異(當然對方文筆比我好很多是真的XD),只是段落順序調換了一下而已。

這件事終於讓我起了疑心,回想起來,我參加過的試讀活動大概也快五次了,這中間我也常常看別的試讀者寫的文章,我想這大概就是參加試讀活動好玩的地方,就算有二十個人寫同一本書,沒有一個人會用相同的角度去閱讀,也沒有一個人會找到百分之百完全相符的資料,看到別人寫的文章,就算會覺得「阿!這論點好有趣喔!」也不會有人回頭去把自己的評論文改得跟別人一模一樣。

對於這位號稱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還在網路書店寫專欄的評論者,我想請問您,「全盤參考」我的書評的意義是什麼?我看過您在別的出版品所發表的文章,應該也算是個小有名氣的寫手,若沒有時間為網路書店專欄寫稿,也不至於參考我這一介草民的意見吧?

針對這個事件,我也請了當律師的朋友來判斷,您的文章與我的網誌是有諸多相似之處,我也已經請朋友進行備份,往後我會注意您在各處所寫的文章,若有類似的行為再發生,我絕對會寄出存證信函,請您好好說明。

以上,是我兩個月未發文的始末,但我不想因為這樣的事件而影響我個人的興趣,所以以此發文作為警告。